规范村务管理既是个新课题,也是个老问题,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落脚点,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村务管理既要有所传承,更要注重创新,既要规范延伸旧有的好制度、好办法,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陈出新。实际工作中,我们面临的大部分矛盾和问题,都是由于村务管理不规范造成的。村务管理规范了,矛盾问题就引发的少一些,发展的精力就会集中一些。下面,就当前村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规范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干部工作作风存在“三弱”问题。第一,中心意识不强。一些农村干部不应只盯着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不应只盯着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算计自己的暂时得失,算计小团体的小利益,逃避自己的任务。二是纪律意识不强。集体活动不请假,不守时,贪吃,玩耍,喝酒,重要事情时不请示,不汇报,不学习,做决定。三是企业意识不强。我不寻求进步和进步。我的工作是缓慢的,我的思想是懒散的。30、我不争取工作第一名,工作第一名奋斗第一名。
部分农村金融管理的“三不”问题。我县在1999年已实施村财政镇治理,但总体特点是事后治理,造成如下突出问题:一是不能及时结算的问题。在批准提款后,由于报销结算的延迟,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的没有账单,有的记不清,造成了负担账户和混乱账户的形成。二是表外资金没有及时入账的问题。有的村庄有退耕还林、粮食直补、集体土地租赁等收入。这些收入通常由村里的主要干部或会计人员直接领取,然后随意花掉。三是过度不合理支出问题。支取不及时报销,报销力度大时,不合理支出大,造成燃油费、招待费等无限制下账,白滑下账,不合理支出更加明显。
部分村庄村务管理存在的“三不规范”问题。一是在重要村务上处理不规范。当一些村庄参与等重大事项集体财产的处理,他们不商量提前主要乡镇领导和村官,不注册农业经济中心,不通过公共手段制定适当的价格,,不举行相关会议作出决定。二是民主审议不规范。一些村庄举行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与者的数量没有达到要求的数量,记录不规范,弄虚作假,一些村庄议事规则不健全,主要村庄干部做他们自己的事情,不交流,不咨询;第三,管理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庄不是标准化的。有些村庄没有妥善处理好行政村与自然村的关系,行政村不关心村务,自然村不向行政村反映问题。
二、规范村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认识不足,责任主体不明确。一方面,乡镇领导对村务规范管理不重视,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村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没有明确规定县、乡、村在村务管理中的作用。
2. 人员素质不高,侦查制度不完善。一是村干部,村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村务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二是缺乏对村务负责人的刚性约束和量化考核指标,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问责办法,不能保证村务规范化管理有序开展。
3、监督机构不实,监督检查不到位。一是纵向监管弱化。村务管理缺乏定期监督,形成了“上不为上,下不为知,实际上无人”的局面。二是横向监管模糊。大多数村民主财务管理小组名义上,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规范村务管理的对策
用制度管人是规范村务管理的关键。以镇为例,积极开展了三个整顿。一是整顿思想作风。要求镇村干部思想上必须和镇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树立全镇一盘棋思想,必须摆脱小集体利益思想,必须不折不扣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必须公道做事,正派做人。二是整顿纪律作风。建立镇村干部会议制度、出勤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集体活动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不得随意缺席,有事向主要领导请假,工作期间不得在工作场所,下乡期间不得在所在村打麻将、打扑克、打电脑游戏,不醉酒,不干与自身工作无关,有损镇村干部形象的事情,树立风清气正、人人争先、个个出力的工作局面。三是整顿工作作风。整合镇村干部下乡制度,党员副科干部全部下派到村任支部副书记,党员普通镇村干部全部下派到村任支部委员,出台村级工作千分考核办法,对各村干部任职量化考核,动态管理,在各项重大工作中实现阶段考核,阶段总结,对大局意识强,中心意识强,工作争先争上的优秀镇村干部大张旗鼓的选树,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不支持的镇村干部严格处罚,末位淘汰,遇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时不予考虑。
用制度管钱是规范村务管理的切入。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把推行委托代理制度作为消化矛盾、维护稳定的突破口,严格控制不良管理费用支出,全面整治财务乱批(没钱也能批示,不符合规定支出也能批支)、乱报(不能报销的财务事项也要报销)、乱记(没钱到处乱赊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