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修改方法(实用)
发布日期:2022-05-14 09:35:00 浏览次数:718
行内人大都听过这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关于文章修改,古人有过很多精辟论述,比如,“大凡文字不厌改,患改之不多耳。惟改方能到妙处”,“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等等。
在文章的修改上,古今中外的名家,也有很多的范例。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果戈理给自己规定“每写一篇稿子要修改八次”;托尔斯泰提醒自己“必须永远抛弃那种以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叶圣陶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郭沫若谈及自己的写作“诀窍”更是直接,一连七个“改,改,改……”。就像胡乔木这样的大手笔,文章也是一次次修改才得以完成,有时直到送去排印时还在修改,几乎没有最后定稿的时候。
这些都充分印证一个道理: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佳作来。公文材料的写作也是如此。一篇好文稿,必定是不厌其烦、反复修改的结果。那么,文稿如何来修改?依自己的体会,可把握五个字:
一、“调”
“调”,就是调亮主题、调整结构。主题是文稿的魂魄,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修改文稿,首先应看其主题鲜明不鲜明,是否鲜明无误地表达了行文的主旨和意图;看观点正确不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问题有无片面性或绝对化,否则,则要坚决纠正调整。同时,还应审核文稿的布局结构,看是否眉目清晰、前后呼应、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对结构畸轻畸重、脉络若隐若现、条理枝蔓纠缠的,从逻辑上予以调整,使之更加匀称精干。
二、“换”
“换”,就是变换方式、更换素材。水无常形,文无定式。匠心独运、别出心裁的行文方式,会赋予文稿以生机和活力,产生“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的效果。所以,在修改文稿时,应勇于突破老套路、跳出旧框框,善于变换行文角度和方式,尽可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应审核选用的素材,看其是否与文稿的主题相吻合、与主旨观点相呼应,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否能够有力有效地说明问题,如若不然,则要进行更换,以求得虚实结合、有血有肉之结果。
三、“改”
“改”,就是改正错误、改进文风。写干净、写准确,是文稿写作的基本要求。修改文稿,须有“啄木鸟”的精神,以锱铢必较的态度认真审核,对语言表述不贴切、不严谨、不恰当,文中出现的错句、错词、错别字、错误标点,以及似是而非的数据,都应切实加以改正,使之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同时,还应审核文风是否做到“短实新”,坚决杜绝“文字游戏”,改变穿靴戴帽、四六对仗、辞藻堆砌、刻意拼凑等华而不实的习气,力求通俗易懂、质朴自然。
四、“增”
“增”,就是增添内容、增补要素。完整的文稿,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不能有头无尾、有始无终。所以,修改文稿时,应审核内容是否完整,有无缺东少西、残缺不全的问题。否则,就要予以增添,使之更加饱满。另外,还应检视文稿的要素是否齐全,尤其是对法定公文来说,一些必备要素绝不可少,如果缺失,则务必予以增补,比如相关的文字、图表等。
五、“删”
“删”,就是删减层次、删除冗语。简为文章尽境。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一则容易叠床架屋,无形中拉长了篇幅;一则容易把人绕晕,使人失去阅读的耐心。所以,修改文稿时,应本着“能精则精、能简则简”的原则,尽可能地简化层次、压缩篇幅,对一些重复内容须毫不留情地删减,力求简短精练。同时,在语言表述上应捞干货,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修饰性话语,那些错也未错、用也无用的大话、套话、空话,那些众人皆知、老生常谈的口水话、车轱辘话,使之更加简明扼要、简洁明快
- 上一篇: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做到首尾呼应
- 下一篇:如何书写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