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三、展望、信心)收尾篇
发布日期:2023-12-08 09:17:56 浏览次数:419
三、展望、信心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用来形容,有远大理想,便要想办法去实现它。
用法提示:王之涣用洗练精辟的语言,饶有理趣地阐述了“如想望远须得登高”的道理,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格言警句,向来被人们视作追求崇高精神境界的象征。可惜,今天位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面黄河东岸的鹳雀楼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鹳雀楼了,而是后人重建翻修的。在公文写作中,可以用这联诗表达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想看到好的风景,就要上楼;想得到好的成绩,就要前进。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的一年,未来无限,我们要继续昂首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新的天地,推动××事业再上新台阶。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出处: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担心层层浮云遮挡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比喻:要想不被琐事困扰,不被困难圈住,就要站在最高一层,居高临下,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用法提示: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王安石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他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也难怪,王安石作这首诗时,才三十岁,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着登飞来峰的机会,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各有分工。“欲穷千里目”描写的是将来时,“不畏浮云遮望眼”描写的是现在时,不过两句的用法与效果是一样的。
3.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尽心上》。
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释义:(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寓意:每前进一步,看到的景色都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不断进步。
用法提示:这表面上是在说东山、泰山之高,实际上是在说人的眼界,即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要用高人一等、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对象可以是工作业绩,也可以是自身素质等,这样的好句子可谓不可多得,所以赶快加入收藏夹吧!顺便说一句,元稹《离思诗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就是化用的“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这句话。
4.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出处:西汉·刘邦《鸿鹄歌》。
原文:“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释义:天鹅飞向天空,一下就能飞数千里。比喻:人有雄才大略。
用法提示:能够确定为刘邦所作的诗,目前只有两首,一首是《大风歌》,另一首就是《鸿鹄歌》了。这首诗是刘邦对着戚夫人唱的,背景是他想让刘如意代替刘盈成为太子,而在张良的建议下,吕后请出了商山的四位贤士,即“商山四皓”,改立太子之事这才作罢。第一句中的“鸿鹄”,其实就是天鹅,这里指代刘盈。陈涉曾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流传至今。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作对别人取得成绩的夸奖,比如,某国近年来发展迅速,颇有“鸿鹄高飞,一举千里”之势;也可以作为对自己团队的鼓励,比如,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我们要有“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的志向,相信自己做成事,才能做成事。
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原文:“(齐威)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释义:这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叫则罢,一鸣叫就震惊世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就做出惊人的成绩。
用法提示:这是齐威王回复淳于髡的问话。不过,这个故事的版本也有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史记·滑稽列传》,但最早的却是《韩非子·喻老》,不过两位男主不再是齐威王和淳于髡,而是楚庄王和伍举。“(楚庄)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段首,包含安慰和展望两种意思。比如,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绩,但是不要紧,以后我们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6.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出处: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原文:“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释义: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形容对明年、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用法提示:唐朝的诗人多如繁星,初唐就已崭露头角的也不少,比如著名的“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在“文章四友”中,杜审言绝对算不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他有一个真正是佼佼者的孙子——杜甫。杜审言一生以诗闻名,更以狂闻名,这首诗中便有些蛛丝马迹。在公文写作中,这种在当时看起来狂但是在后世读起来豪放的诗句,特别适合放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段首,用于激励听众,展望来年。尤其是“明年春色倍还人”一句,颇有几分明年成绩更胜今年的意思。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出处: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释义: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比喻:未来的路一帆风顺。
用法提示:这首诗最早见于唐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后来被历代“诗选”“诗评”“诗辩”等书所辑录。那是一年冬末春初,王湾由楚入吴,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有感成诗。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适合用于表达“未来可期”,在新年伊始可以,在年末的时候也可以。比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用多年的改革发展,向世界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和繁荣发展的脉动活力,奋斗的中国正逢其时,追梦的我们未来可期。
8.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原文:“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释义: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装点得更加美丽。形容对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信心。
用法提示:大柏地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地方,毛泽东同志曾率领红军主力在这里取得了由井冈山转战赣南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不过,这首词却不是写于胜利之时,而是四年之后,毛泽东同志重返大柏地的时候,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触景生情,欣然命笔,写下此词。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词可以用来表示,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装点眼前这片江山,让今朝甚至明朝更加好看,特别适合用于年末工作总结和新一年的工作部署。比如,“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复兴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原文:“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比喻: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用法提示:李白一共写了三首《行路难》,句式、字数都不一样,但是抒发的感情、诗作的风格都差不多。第一首《行路难》,尤其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联,广为流传,通俗易懂。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诗特别适合用在最后一段段首,鼓励大家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10.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出处: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亲自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诗题也作《残句》。
释义:我自信我的一生将有二百年,那当然以手击水就是三千里。抒发了作者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
用法提示:这一联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写下的,全诗已经想不起来了,就只记得这么两句。但仅从这一联“残句”中,我们就能看出诗人的恢宏气魄。这两句诗的面向对象最好是青年学子或者刚入职的新员工,鼓励他们要以最豪迈的姿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11.天生我材必有用。
出处:唐·李白《将进酒》。
原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释义: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体现了一种高度乐观的心态。
用法提示:无论什么乐府旧题,只要被李白看上了,那他写的基本上都是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将进酒》就是一个乐府古题,李白之前、之后也有很多人都写过,可惜在他的光芒照耀之下,几乎全军覆没。在公文写作中,用这句诗的时候最好结合一下大环境、大背景、大时代,需要注意的是“材”字,千万不能写成“才”字。比如,在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那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
1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出处:清·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原文:“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释义:多多借助好风之力,送我扶摇直上青云。比喻:抓住机会,实现梦想。
用法提示:在《红楼梦》中,这首词出现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薛宝钗的笔下,那是大观园的最后一次诗会。当时,薛宝钗的心里也许另有所想,但是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可以用于鼓励大家抓住大好的机会,不负青春,创造出一番大事业。比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希望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把冰雪运动各个项目开展起来,让冰上项目强项更强;把没有开展的项目也开展起来,促进冰雪运动在我国全面开展。
1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原文:“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释义: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整个天空。比喻:即使老时,也还能有一番作为。
用法提示:这也是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的唱和之作。白居易的诗是《咏老赠梦得》,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刘禹锡便回信劝他,希望他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老年观。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理解为无论什么时候努力都来得及,而不仅仅表现年老而已。比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希望广大老同志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以身作则,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1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出处:清·林则徐《出老》。原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释义:大海以天际作为其岸,当我登上高山的时候我就是最高峰。形容一种舍我其谁的无比自信。
用法提示:这联诗的出处目前还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这是一副对联,出自林则徐少年时一个关于巧对的佳话。当时,林则徐的老师带着他们去游鼓山,一时兴起便出了一句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同学之中只有林则徐对了出来,那便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比较适合用在那种对内的场合,为大家树立起我们必胜、必能实现目标的强大信心。比如,“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伟大梦想不是等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15.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处:清·李鸿章《入都》(其一)。
原文:“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野鸥?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释义:这一万年来都是谁书写了历史?即使是去三千里外,也要浴血杀敌、立功封侯。形容一种想要创造历史的豪迈气魄。
用法提示:李鸿章二十一岁入选优贡,自老家安徽合肥入京,去参加第二年的乡试。十首《入都》组诗便是他入京时所作,大有“天下侯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在一定程度上,他也算是实现了当初的理想。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于鼓励大家要做青史留名的人。这名,可以是创出事业的功名,也可以是一身正气的清名。比如,“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青史留名与官阶并无本质联系,而是与做事相联系。当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
16.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释义: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能做成这件事情呢?形容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无比的自信。成语“舍我其谁”即出自此处。
用法提示: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正是因为孟子有这样的人格修养,所以气势浩然才得以成为《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中的“我”可以代指一个特殊的群体,后面的内容可以是时代背景,然后是“我”应该怎么做。比如,“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17.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出处:北魏·许谦《遗杨佛嵩书》。
原文:“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乎!”
释义:把握好机遇,可以建立不朽的功勋。比喻:机会难得,时不我待。
用法提示:许谦是北魏的开国功臣,也是立国二十一功臣之一。当时后燕慕容垂来攻北魏,许谦便写信给后秦雍州刺史杨佛嵩,希望他能够助一臂之力,并许以关内侯。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作勉励之语,表示时机正确,正好建立一番大的功业。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节点,“千载之勋,一朝可立。”广大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文秘在线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文秘服务,专业原创定制各类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