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梦想而美丽》励志演讲稿
发布日期:2024-03-25 10:13:02 浏览次数:189
老师们,同学们:
人生并不是非要梦想成真才算成功,也许梦想永远都实现不了,但是追寻梦想的过程当中,得到了更多,充实了原本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意义。
有个人,小时候,他梦想当科学家,立志长大后要做像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达尔文……那样的人,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为此他拼命地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但长大后他发现真正伟大的科学家不仅仅要执着,还要天赋,他想自己脑袋瓜不可能像爱因斯坦一样“超时空转移”,所以他放弃了科学家的梦想。上小学时,他喜欢画军舰,画飞机,自己动手做航模,梦想有一天能成为航母的总设计师,心想如果做不了总设计师就当航母的总建造师,但随着自我“嘿五类”成分的清晰认识,这类梦就想都不敢再想。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成天拆撤旧家电,认真研读完三大本清华大学《电子线路》,再后来因为上大学学的是“机械制造”,这个梦想也就不了了之。大学里他狂热地追逐做个“手风琴演奏家”,但对艺术“刻苦钻研”没有让他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因为他“实在”没有艺术细胞。当南斯拉夫的《桥》热映时,影片中那座宏伟的、优美的、精致的桥,以及桥梁设计工程师为“热爱”而悲壮献身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就想自己能当桥梁设计师或者摩天大楼的设计师多好。实际上大学后,他被分配到石油系统中工作,父亲对他有一个期望,希望他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他想太小觑我了!要做也要做一个世界级的石油专家。工作多年后,随着对石油价值与储量的深入了解,他发现石油是个没有前途的行业,他再次抛弃了自己的专业,投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研究太阳能。终于太阳能做出来了,他又想让人人用上太阳能,37岁时,他毅然辞职,全力追寻他的太阳能梦想……
他不断地梦想,梦想又不断的破灭,一个梦想还没破灭,另一个梦想毫不迟疑地跟上。有的梦想实现了,有的梦想也许永远都没法实现。这样的一生,你认为成功吗?如果你的人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不断的梦想,又不断地破灭,你感到焦躁吗?你会无望吗?已经快到了不惑之年事业还没有所谓的立,你是否还将继续梦想下去?
也许有人已经猜到这个人就是37年之前的我,认为我的成功是得于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太阳能梦想”。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我之前所有的梦想,无论是实现的还是没有实现的梦想,每个梦想都为下一个梦想做了积淀。比如说认真学习的科学基础知识、无线电的专业知识在后来的工作和创业过程中都一一用到;摆弄航模的也好还是拆拆旧家电也罢,甚至做太阳能,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艺术的熏陶也使我对企业宣传游刃有余,皇明早期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都是出自我的创意。对工程师梦想的追寻,让工程师执着、务实的精神、严谨的作风渗入我的骨髓,形成血液。在树立皇明企业文化时,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加入企业文化,相信这种严谨的作风,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经营当中,抑或是在生产制造当中,任何领域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现在集团正在规划和建造可再生能源国际交流中心、节能住宅,我在跟一群工程师、建筑师合作,共同在营造绿色家园,因为建筑师的情结,使得我多了一份学习的热情,凭空学了不少东西……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每一个梦想都有价值,追梦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足迹,积累了很多东西,也成熟了。有的梦想就算别的没有积累,也增加了自己的抗打击能力。而且很多梦想,因为我不断地努力追寻,在不经意之间,阴差阳错地被其他梦想捎带脚地实现了。例如我现在虽然还是一个科学家,但我不仅仅上了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的讲坛小时候科学家与教授分不清,以为成为教授就是科学家),被聘为许多学校的兼职教授,还组织了一批科学家团队,算是圆了自己科学家的梦,这种思想虽有点浅薄,有点庸俗,但总是不经意地就会在他脑海中跳出来。
如果将一个梦想的实现当作结出一粒珍珠那么有梦的人,有的人结出一颗美丽的大珍珠,有的人结了一粒小珍珠,对那些一生当中有许多美丽梦想的人,就可能会结出一粒又一粒的珍珠,当有一天其中一个梦想成熟之后,这个梦想还会像一根链子一样,将那些散落的小珍珠,或者还没有成型的珠子,串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也许有的人一生当中,什么梦想都没有真正实现过,仅是一个个追梦的过程,难说这样的人生没有价值?实际上,一个人无论是结出一粒大珍珠,还是串成璀璨的项链,抑或仅是一个过程,每种人生也因其有梦想而变得美丽与精彩。
人这一辈子,梦想能不能实现是一回事,只要不懈地怀有这种梦想去追寻,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具有价值,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生。同时我相信,大自然也罢,上苍也罢,你真正追寻了,真正怀着这满腔的热情,怀着执着、专注、追寻了,即便没有得到梦想,中间那些副产品,在你经意或不经意当中可能会更多,梦海拾贝也是一种幸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文秘在线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文秘服务,专业原创定制各类文案。
- 上一篇:励志正能量的演讲稿
- 下一篇:《与诚信同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