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文秘在线-好文案网

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做到首尾呼应

发布日期:2022-05-14 09:27:01 浏览次数:555

开头为引入主题


       文章的开头有多种方法。可以先写时间、地点、环境;可以运用语言,引出人物;可以开门见山,奇句夺目;可以提出问题,引人关注;可以发表议论,直抒胸臆。


      不论是以何种方式开头,都是一个目的:引入主题。有的政论文则是直接点明主题。文章的开头要切题、简洁、自然,而不可空泛描写或空洞议论,离主题太远。


      有一篇追记公安局长楷模任长霞的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其开头是这样写的:细雨绵绵,如泣如诉,灵堂已撤,诗墙依旧。尽管当初万人恸哭、挽幛如云的场景已经隐去,宽敞的嵩岳大街、少林大道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可隐约中,那悲痛凝重的氛围依然笼罩着这座著名的山城。虽然都是环境描写,但是都与主题相连,为写好主题做了铺垫。接着,文章叙述了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感人故事。


      有的文章以人物语言为开头,通过一个人的话引入主题,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一篇《矿难瞒报何时了》的文章开头是:“女婿本是工伤死亡,硬要我说成病故,愧对良心啊!”今年6月14日,在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槐树庄一间阴凉的小堂屋里,村民段程宝激愤地说。接着,文章通过大量事实,剖析了当地“矿难瞒报何时了”的真相。


      在众多的文章开头中,疑问句、设问句的开头是一个好方法。这种用问号开头的方法,可以借助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一步一步走进主题。人民日报原社长邓拓在《燕山夜话》的多篇文章中,一开头就提出了问题。如:一首诗的好坏能不能评出分数来呢?——《三分诗七分读》


      新的诗歌发展的道路问题,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似乎还难于解决。这是什么缘故呢?——《创作新词牌》


      为什么不愿意吃羊肉而宁愿吃菜羮呢?说这样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吃羊肉吃菜羮》


      你看见过浮在水面上的菜园吗?——《水上菜园》


     这种直接提出问题的开头,由于读者想接着了解真相,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开头可以起到引入主题、吸引读者的作用,在写作中必须十分重视。


结尾为升华主题


      文章的结尾也有多种方法。可以水到渠成,自然收尾;可以点明主旨,得出结论;可以留下回忆,令人思考;可以发表议论,表达立场;可以发出祝愿,振奋精神。不论以何种方式结尾,应当达到的目的是升华主题。其要求简明扼要,清晰深刻,而不能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


      我们仍以那篇追记公安局长楷模任长霞的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的文章结尾为例,其结尾是: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把你刻上心碑!历史就这么公道!这个结尾,写的就不是任长霞一个人了,而是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干部,要求干部们向任长霞学习,心里装着百姓,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虎林笑看虎怕牛》的通讯,说的是圈养的老虎怕牛的故事。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借用他人的话写道:这些老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吃“等食”吃惯了,丧失了自己的觅食能力,看来还得经过一番锻炼,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呢!这样的结尾,把老虎怕牛的故事联想到计划经济的“等食”与市场经济的竞争,使主题得以升华。


       有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应该使读者感到有一种那样的力量,读过之后还想把作品翻过来再读一遍,达到这种要求,就可以算是好的结尾。”这如同古人所说文章要有“豹尾”,指的是结尾要有力。有的文章结尾不干脆,拖泥带水,车轱辘话来回说,冗长烦琐,使文章失去了韵味,反而冲淡了主题。


首尾宜关照呼应


     在开头引入主题和结尾升华主题的联系中,首尾呼应是一种好方法。文章首尾能够相照呼应,是与作者的精心安排分不开的。


    首尾呼应,就是把文章开头提出的事由在结尾处加以回答或深化,给人以有头有尾、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读者掩卷静思、回味无穷。


     刘禹锡的《陋室铭》开头指出了“斯是陋室”,结尾处是“何陋之有”,首尾都提及“陋”,起到了呼应作用。


      范仲俺的《岳阳楼记》开头是以时间“庆历四年春”开头,最后是以写作的时间“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结尾。


      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是“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前后的“背影”相呼应,与文章标题一致。


      鲁迅的《一件小事》的开头,从自己的逐年增长“坏脾气”引出“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在文章的结尾,是“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开头是“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结尾是“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我们在阅读名家名篇时,只要留心,便会经常看到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呢?


        一是使文章具有完整性。文章的头、身、尾齐全,首尾圆合,结构严谨,通篇形成一体。


        二是使文章具有联系性。文章的头尾是有机组合,相互照应,相互作用,为突出主题服务。


        三是使文章具有可读性。文章开头精彩,结尾有力,两者又紧紧相扣,使读者感到舒畅。


学会开头引入主题,结尾升华主题,首尾关照呼应,佳文便跃然纸上了